
上周我提到朝廷与土司势力进入贵州黔南,并揭示了朝廷如何开辟“生界”及贵定建县的历史。今天,我将简要介绍土司、卫所和流官制度的一些背景,并讲述水东宋氏新添司与平伐司的历史故事。
这篇文旅随笔与上一篇《旧治古城:走进贵定旧治古城,溯源贵定县的前生今世》是姊妹篇,两篇文章共同讲述了朝廷如何开拓贵州的历史缩影。
一、土司、卫所与流官
1. 土司制度
展开剩余89%土司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,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府、州,任命当地土著首领为世袭官职(如刺史、知州等),这些官职后来演变成了“土司”。土司的特点是世袭制,继承性强,就像当地的“土皇帝”。除了本地土著,朝廷还会从中原汉地派遣人员去少数民族地区平定叛乱,成功后,这些人也能在当地定居,成为土司。
到了宋元时期,土司规模扩大,明朝时达到鼎盛。土司的权力在明末开始衰落,清朝时大规模进行“改土归流”,土司逐渐消失。民国时期,土司制度最终被废除,虽然一些土司遗存仍存在,但在1950年代后,土司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为了制衡土司,朝廷在一些地区设立多个土司,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,较高级的土司可以管辖和节制较低级的土司。例如在明代,土司分为宣慰司(从三品)、宣抚司(从四品)等职称。贵州一度有超过300个土司,大的如水西安氏、水东宋氏,小的则与一个行政村相似。
2. 卫所制度
卫所制度由朱元璋创立,源于隋唐的府兵制。卫所是由朝廷设立的一种以军事功能为主、兼具生产功能的特殊社会组织。每个卫所负责特定区域,和其所在的府州县区分开。卫所的兵员通常由世代服役的军人组成,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,每个千户所有约112名军人。卫所的最高指挥是都指挥使,级别为正二品,高于宣慰使。
朱元璋设立卫所的初衷是保障湖广至云贵的官道安全,但后来逐渐向面状扩展,并与土司的权力进行制衡。到明代,贵州设立了多个卫所,其中包括贵州卫、威清卫、普定卫等。到明万历时期,贵州的军户数已达26万多人,大多为汉人。
3. 流官制度
流官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,不能世袭。流官制度与土官(如土司)相对应,是朝廷直接派遣的官员。所谓“改土归流”就是将原本由土司治理的地区改由流官治理,确保政令通达。
朝廷一开始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时,通常会设置军民府,由流官管理。在贵州,贵阳最初就设有贵阳军民府,直到后来平定“东苗之乱”后才设立贵阳府。为了削弱土司的权力,朝廷在土司辖区设立了土知州、土知府等职务,长官由土司宗族担任,但这些职务并不能世袭。最终,朝廷的目标是通过改土归流,使得行政管理更加统一。
4. 三者关系
在贵州等边疆地区,土司、卫所与流官并存,三者既互相合作,又相互制约。土司通常对卫所持反对态度,但由于朝廷强大的实力,它们往往只能服从。对于一些较小的土司而言,卫所的存在反而保护了它们不被更大土司吞并。
而流官与卫所关系较好,两者都是朝廷施政的工具,充当了土司地区的“楔子”,因此它们是天然的盟友。土司和流官之间则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,土司的领地往往被流官所替代,造成了双方的对立。
二、平伐司与新添司
1. 平伐宣抚司
宋太祖开宝八年(975年),河北真定的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奉朝廷令进入贵阳平叛。宋景阳成为水东土司的始祖,他的后代在贵州地区建立了长达数百年的统治。宋景阳的第七子宋存廉被封为“平蛮金统上将军”,封地大致在今天的贵定县沿山、云雾一带。尽管当时宋存廉的封地主要是名义上的,但这为后代的水东宋氏奠定了基础。
宋存廉后裔在南宋时期继续扩展其在贵州的势力。南宋绍兴年间,宋锡章被封为征南大将军,世袭大平伐宣抚使。大、小平伐司的历史根基就在贵定县境内。
2. 新添长官司
南宋宁宗嘉泰元年(1201年),宋景阳的长子宋存孝的后裔宋永高攻占了麦新城(今贵定县城),并改名为“新添城”。宋永高将治所迁至平伐司地,即今日贵定县旧治古城,开启了新添司的历史。
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新添安抚司被降级为长官司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水东土司逐渐衰落,最终在明天启年间,贵州爆发“奢安之乱”,朝廷平定叛乱后实行“改土归流”,水东土司最终被废除。
3. 庭氏长官司
庭氏长官司的历史渊源比宋氏更早。五代时,滕番因征南有功,被后蜀授予宾化令,世代管理其领地。经过时间的演变,宾化地名逐渐被误传为“平伐”,滕姓也变为庭姓,因此形成了平伐庭氏长官司。
1. 司头牌坊
清道光九年(1829年),司头寨的庭绍运为纪念母亲周氏和嫂子闵氏修建了一座牌坊。牌坊采用四柱三门三楼式设计,旨在表彰两位女性的节孝事迹。尽管牌坊在“十年时期”遭到破坏,2007年经过修复,仍旧屹立在原地,成为历史的见证。
2. 高笕水利
在前往光辉村的路上,我停下来观察一座古桥。桥体由巨石筑成,旁边有一座石墙,经过一番探究后,我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水利工程,用于引水灌溉附近的稻田。这个渡槽工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,它通过桥梁和水渠的结合,解决了水源不足的问题。
3. 冗山桥/光辉桥
冗山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(1770年),由平伐司土司庭光乾主持修建。这座石拱桥连接了平伐司与贵定县城,桥长39.4米,宽7.6米,是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。桥下的摆龙河风景如画,竹林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。
附:景点地址
1. 新添长官司衙署:贵定县德新村新添司组
2. 司头牌坊: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司头组
3. 高笕水利: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
4. 冗山桥/光辉桥:贵定县昌明镇光辉村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