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编注: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,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。我们希望通过 Matrix 周报栏目,将更多社区内容、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。
💬一派热议
在第 220 期一派讨论《你最推荐的路由器(方案)?》中,共有 834 名派友热情参与,十分感谢!
中年派的牛马漂流:这就不得不拿出我去年装修时候自己搞的网络拓扑图了
泡面头像:2021 年配置好就没改动过,相当省心,AC 安装在群晖中,不用买硬件。
展开剩余95%大德玺:这是我家目前的方案,还在微调优化中,年初的时候 AC 坏了,想要换一下小米的 Mesh,虽然性能强了,但是路由器太丑了,还是改回了 AC + 面板 AP,我不玩游戏,对无线网络网速要求不高,覆盖够就好,网络要求高的地方都是有线了
王牌猎人:我来贡献个米家智能环境下,搭配小米路由器的效果。目前来看,设备加入米家后的将近 3 个月的时间里,暂未出现任何掉线和无法控制的情况,表现超乎预期的稳定。
路由器:BE6500 Pro + BE3600 Pro,蓝牙 Mesh 组网;
智能设备:
智能开关:科米其 M6 肤感玻璃,零火版;
智能窗帘:杜亚 DT98;
灯:万仕通灯带和主灯;
路由器:BE6500 Pro + BE3600 Pro,蓝牙 Mesh 组网;
智能设备:
智能开关:科米其 M6 肤感玻璃,零火版;
智能窗帘:杜亚 DT98;
灯:万仕通灯带和主灯;
你怎么知道我没买呀:我自己家里小,一个主路由覆盖不打游戏,我感觉够用,给同事家推荐的华为子母路由,他说很好,公司用的 AC+AP,切换不太灵敏。网上看了很多方案,只要不是房子很大或者户型复杂,基本上用两个同品牌 Mesh 是最优解,AC+AP 一套下来感觉太贵了,各个 AP 的切换如果不及时,效果也不好,还得优化信道。
手机尾号 007 的听众:直到现在家里还用斐讯的 K2P,暂无不适症状。
Gerley:中兴的主路由不错,功能精干,有 UU 加速器和硬件级的 QoS,也能双网口和 Mesh,同时也支持 DHCP 设置网关到旁路由。
如果组 AC+AP 的话,对功能需求大的可以用软路由作为入户路由,需要 UU 加速器就用 iStore 足够强大了,不需要的话就 iKuai。或者可以等中兴的星云更新硬件 QoS 的版本,当然也可以买现有的新款关掉 Wi-Fi 功能来用。
Raju:预算 500 以内,运营商光猫。
预算 1000 以上,普通用户 UniFi,发烧友按个人喜好选择品牌。
Wade_Wu:租的房子挺大但没布网线,客厅(入户线所在)、书房靠两台入门 AX3000 Wi-Fi 6 路由器无线 Mesh 组网。
千兆宽带实测:客厅手机 800Mbps,书房 PC 600Mbps,书房手机 400Mbps。我认为是无线 Mesh 回程占用带宽,但对我日常使用影响不大,延迟丢包也基本稳定。
租的房子,不考虑布网线或者隐形光纤,我设想了两个优化纸面测速数据的方案:
一是升级三频路由器:用专用频段跑 Mesh 回程。成本高,但性能好。
二比较邪门,再增购一对不那么贵的双频路由器专做无线桥接并关闭 Wi-Fi 广播,让它们有线连接现有路由器,让现有设备专注拨号和带设备。成本低,但设备多、维护麻烦、不美观。
sc:用的 UBNT UCG Max + AP, 虽然很多人质疑 UBNT 的价格和性能不匹配,但家庭用确实挺省心,而且贵在小巧。 还是那句话,前提是能接受定价高这个问题。
哈哈霸霸:这周电信给我做的一套方案,因为家是有点年份的宅子了,做 AC+AP 或者 FTTR 的话,改动都比较多,他们就推荐我用锐捷的这款路由器(RG-EW3000GX),一次性购置了 3 套,每层楼一套,有一套充当 AC 的角色,有线组网,相当于用它们来做一个 AC+AP 了,一共 750 元,有线测试的话能达到千兆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iPhone 14 Pro Max 连 5G 频道去测网速,不管怎么测,也达不到千兆水平。技术人员用他们的安卓手机,轻轻松松就 900 多 Mbps。
大橘为重:因为没有 NAS,所以我对路由器的要求不高,能够支持 Mesh 以方便配置即可。测试网络质量的话,除了用 iPerf3 以外,Android 平台的相关工具似乎更多,推荐一个 TP-LINK 旗下的 App「网络百宝箱」,除了常见的漫游测试、干扰测试等还有巨多功能。
HarryQin:在用 AX86U 想换 BE88U。86U 也没啥不好,用了几年被我调教的还不错:Wi-Fi 没怎么严重断流,智能设备反应时快时慢(无网关),有线跑满我的 500M 也是轻轻松松(实际上远超 500)。
换机主要是因为 88U 有光口。我的书房线没法抽出来,目前一直是走的明线铜缆,想换成光纤看着稍微好看一点,其它的提升应该是完全没有的。
园咲番茄:主要考虑家里户型,分别试过小米和锐捷组的 Mesh 后,最后还是选择了 AC+AP 方案,感觉上下楼漫游很丝滑,问题也不多,比较稳定,省心。
Kevin_matr:推荐就没得推荐了,但是要避雷两款路由。
小米 AX3000T:各个博主力推的款,便宜 + 可以解 SSH,但是都不提断流这回事。据我观察其实翻车概率很高,具体表现就是用着用着(尤其是高负载场景)下路由器突然红灯,Wi-Fi 信号直接消失,过一段时间自行恢复。买了即可体验关键时候突然断网的绝望。
网件 RAX50:作为 R6300v2 的老用户,小米坏掉之后选择相信网件。到手之后还美滋滋刷上了梅林。没想到才用了不到两个月,有一天突然发现在路由器边上 5G 信号都不满,然后不能再以 Wi-Fi 6 进行连接,速度跑不过 7M/s,还会间接断联。猜测是芯片出问题了,遂换至 2.4G(根据拆机图 5G 和 2.4G 貌似分别是两个芯片),结果不久后 2.4G 也出现相同的问题,不得不再换路由器。
🛒作者的新玩意
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,我们调整了《新玩意》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,作者投稿的「新玩意」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。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,详情参见文末。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,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。
▍大大大K:极空间 Z4Pro:NAS 好用,但请三思后行
入手价格:裸机 1900 元左右
入手价格:裸机 1900 元左右
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窝在家里自娱自乐的人,如果要用现在网上最流行的词语来形容我,那可能会是「低能量老鼠人」。基于我对自己的清晰认知,我在装修时就围绕电视规划了各种娱乐方式,包括预留了未来使用 NAS 观影的管线条件。是的,我买 NAS 的最大动机是为了娱乐,而不是生产力或者其他高阶玩法。
其实我以前也考虑过自己组装一台 NAS 或者买个「矿渣」来玩,只是随着年龄增长,越来越觉得「折腾」这件事太耗费精力,不如买一台成品 NAS 来的省心。而我相中极空间并不是因为它产品力有多强,单纯是因为先买了 TCL 电视,而灵控桌面又与极空间有合作(实际上也就是一个 Widget 的事),碰巧前段时间 NAS 也纳入了国补范围,加上节日大促,我便脑袋一热入手了这台 Z4Pro 标准版的 16G 内存版本,装上几块硬盘之后就开始塞影片。
在影视分类方面,极空间默认将所有影视剧整理为电影和电视剧两种类型,如果想要单独分类动漫、综艺、纪录片,就需要手动调整了。对于同一系列的影视剧,极影视还能自动将同一系列整合到一个「合集」内,不过这一功能似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。例如系列电视剧的剧场版、长篇番外,或者系列综艺,极空间还并不能 100% 实现自动合集效果。
即使我没有什么生产力需求,但买都买了,怎能不玩一下 Docker。采用 X86 架构的 Z4Pro 一开始仅支持图形化部署容器,前段时间才姗姗上线了 Docker Compose,算是补上了 Docker 功能的最大一块拼图。另外,极空间在 Docker 设置中「人性化」地添加了代理功能,而且仅仅是服务于 Docker 功能本身而不会干扰容器的网络设置 —— 我相信这个功能没有任何针对性。
还有一点值得称赞的是,极空间自带的「远程访问」功能省去了普通用户折腾内网穿透的麻烦。只要添加内网地址,不只是 Docker 容器,哪怕是路由器管理后台、智能家居网关等等也可以使用极空间进行访问。某一次更新中极空间直接官方支持了基于 Docker 的 Chrome 浏览器功能,当然这个功能只能通过极空间客户端使用,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网访问。如果你有高级的公网需求,还是建议折腾一番 Lucky。
在文件备份方面,极空间仅支持 RAID 1 和 RAID 5 两种模式,不过极空间自己有一个叫做「ZDR」的文件双备份模式,实际上就是将两块硬盘划归为同一个存储池,但只有用户选择需要备份的重要文件,才会同时存储在两块硬盘上,普通文件则是单份存放在剩余容量更多那一块磁盘中。除此之外,用户也可以通过备份工具实现外部备份。
对了,我配备了一个小型 UPS 放在角落里。起因是这个新建小区前期出现过供电不稳定而断电的情况,其中有一次就发生在我用 NAS 看电影期间。当时听到几块硬盘层次不齐的「吱呀」声可把我吓坏了,于是就立即下单了这台能够与极空间通信的 UPS。后来小区真的又出现了一次断电情况,只不过这一次我听到了 UPS 「滴」的警告声而不是硬盘停转的声音,我就知道这笔不到 200 块钱的投资实在是太超值了。
总体来讲,这台极空间满足了我观影娱乐的需求,我也在慢慢扩展基于 NAS 的使用场景,开始养成数据备份的习惯、试着用 HomeAssistant 打通智能家居、玩一下 n8n 自动化等等。看起来 NAS 非常有用,但我还是要泼一盆冷水 —— 除了观影以外,其他玩法都是在购买 NAS 之后才衍生的,而不是先有了需求才「不得不」买 NAS。
所以对于 NAS 这个品类,我的建议是: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讲,NAS 仅仅是个改善型产品,配齐一套 NAS 及外围的投入也需要大几千块钱,放到当下的时间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。如果你不是生产力用户,我更建议通过其他方式备份数据、观影娱乐,等到未来客观条件更加充足了,再考虑购入一台技术更加先进的 NAS 也不迟。
▍Txrtt:雅马哈 E30 电子琴,娃的音乐启蒙,我的解压神器
购买渠道: 小黄鱼上的代理商
价格:315 元(官店比较贵,大约 500+)
购买渠道: 小黄鱼上的代理商
价格:315 元(官店比较贵,大约 500+)
给两岁的娃挑选生日礼物是个头疼事儿,因为问她要什么,她只会告诉你 —— 不知道。纠结再三后,最终锁定了雅马哈 E30 电子琴。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「新玩意」,顺便分享一下我家两岁小朋友的使用体验。它号称是专为 2-6 岁宝宝打造的电子琴,不过我觉得同时也是个成年人的「解压神器」!
雅马哈 E30 电子琴正面照
一直都很想给小朋友挑选一个质感好的音乐启蒙玩具,倒不是想让她成为什么小莫扎特,只是单纯觉得多感官的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、感统协调。最开始纳入考虑的是很火的 Hape 红色小钢琴,无意中在评论里被种草了雅马哈 E30 电子琴。被种草的理由主要是这款电子琴相比小钢琴:音色准、功能多、琴键小。颜值虽然没有小钢琴那么高,但白色界面还是看着让人很舒心的,于是没怎么犹豫,直接下单。
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关于一把自己的电子琴的回忆吧。我自己也是很小的时候爸妈送过我一台,牌子不记得了,但清晰记得妈妈教会我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,印象深刻到这次拿到这把 E30 的时候也是凭着记忆一下子弹了出来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次给娃也选定了电子琴作为生日礼物,也算是一种爱的向下传承吧!
雅马哈 E30 电子琴是很轻便的一款电子琴,37 个键,迷你键盘,1.2kg。我两岁的女儿可以轻易自己把它拿起、移动和放下。内置 47 种乐器音色,74 种音效。我自己是音乐小白,不过基于很多专业人士对这款电子琴的网评,它的音色还是比较准的。
充电和耳机口(左)和电池盖(右)
耳机插孔设计: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。插上耳机就能完美解决可能带来的扰民问题。
电池 + 电源双模式:既可以用电池(四节五号电池即可),也可以连接电源。宝宝可以把它搬到任何地方玩,大人也可以带到户外使用,完全不受电源线的限制。
自带 Remie 课程:雅马哈公众号上有专门的免费 Remie 课程,适合低龄宝宝的音乐启蒙和绝对音感的训练。还没试过,等娃大一点到四五岁再尝试下吧。
丰富音效和音色:我直接放图吧。
耳机插孔设计: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。插上耳机就能完美解决可能带来的扰民问题。
电池 + 电源双模式:既可以用电池(四节五号电池即可),也可以连接电源。宝宝可以把它搬到任何地方玩,大人也可以带到户外使用,完全不受电源线的限制。
自带 Remie 课程:雅马哈公众号上有专门的免费 Remie 课程,适合低龄宝宝的音乐启蒙和绝对音感的训练。还没试过,等娃大一点到四五岁再尝试下吧。
丰富音效和音色:我直接放图吧。
女儿拿到电子琴后,立刻被它吸引住。小手在琴键上按来按去,不会弹完整的旋律,但显然乐在其中。给她切换到音效模式,当听到水流声、鸟叫声、老牛哞哞叫这些熟悉的音效时,她也会兴奋得说出来对应的声音场景,还会模仿这些声音,简直萌翻。
小朋友刚满两岁,目前很多功能对她来说还比较超前,音效模式很喜欢,不过自己弹奏还得等等。反而是对于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来说,这个电子琴成了我每天晚上的解压神器。时不时会拿出来插上耳机,对着简谱,弹奏点喜欢的音乐,缓解一天的疲惫。
总之就是,如果你的家里也有一位小朋友,正在为给她提供什么样的音乐启蒙玩具发愁的话,那真的可以考虑这一款雅马哈 E30 电子琴哦。
▍JIgsaw:小米手环 10 NFC 版
入手渠道:京东自营
入手渠道:京东自营
前几日的小米发布会想必大家都看过了,看完 SU 7 配置的我也是心头一热,连夜下单了 —— 小米手环 10 NFC 版。
我之前的手环是米环 7 NFC 版,放在一起区别还是挺大的,便萌生写篇文章对比的想法。
放在一起的对比(左为米环 7)
首先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屏幕升级,终于摆脱大下巴实现上下等边,我一个朋友对此真的高兴坏了。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,毕竟手环都是纯黑背景,不把两个手环放到一起还真难意识到边框大小。再来是最高亮度提升到 1500 nit,相比于前代进步不太明显,反正只要太阳底下能看时间就算够用;当然相比米环 7 真的是质的飞跃,我已经忘了不知多少次在户外抬腕看不清时间,无奈之下掏出手机了。
因为离发售日期没几天,我至今没把出厂电量用光,所以没有续航数据。
官方宣传图与手电筒对比图(左为米环 7)
接着是盘点下七代到十代之间增加的新功能:
跑步豆模式 —— 八代加入。专业运动人群何不用更专业的设备,我这种普通人更是懒得拆腕带、装跑步豆,更别说这个「豆荚」还要卖 40。
配合国行 Switch 舞力全开 —— 九代加入。纯纯彩蛋功能,NS 国行现已入土,更别说原本国行也没多少玩家。
米家小程序 —— 九代加入。前几代用小爱也能控制米家,还更好用。
米家集成 —— 十代加入。我的米粉朋友(家中米家设备 50+)告诉我的,现在可以在米家 app 里以米环为触发条件设置智能场景 —— 比如睡眠后关灯关窗、起床后关空调拉窗帘等。
指南针 —— 十代加入。除非早上下楼跑个步我很少有只带手环的场景,但显然我在自家楼下不会迷路。如果是野外露营要应急,起码带个 GPS 功能吧,单独的指南针功能就是玩具。
本地录音功能 —— 十代加入。只能说有比没有好,有时还是能派上用场。最多可录制 2000 多分钟的音频,音质自然不用指望,需要在手机收听更显鸡肋。我能想到的应用场景就是临时记点灵感。不过由于这个录音功能,米环 10 的存储空间大了不少,反倒是利好第三方小程序。
桌搭模式 —— 十代加入(八九代亦更新此功能)。真正的玩具功能来了,最便宜的小爱智能屏也就 250,比这 199 还要手环组合的桌搭配件好用得多。
跑步豆模式 —— 八代加入。专业运动人群何不用更专业的设备,我这种普通人更是懒得拆腕带、装跑步豆,更别说这个「豆荚」还要卖 40。
配合国行 Switch 舞力全开 —— 九代加入。纯纯彩蛋功能,NS 国行现已入土,更别说原本国行也没多少玩家。
米家小程序 —— 九代加入。前几代用小爱也能控制米家,还更好用。
米家集成 —— 十代加入。我的米粉朋友(家中米家设备 50+)告诉我的,现在可以在米家 app 里以米环为触发条件设置智能场景 —— 比如睡眠后关灯关窗、起床后关空调拉窗帘等。
指南针 —— 十代加入。除非早上下楼跑个步我很少有只带手环的场景,但显然我在自家楼下不会迷路。如果是野外露营要应急,起码带个 GPS 功能吧,单独的指南针功能就是玩具。
本地录音功能 —— 十代加入。只能说有比没有好,有时还是能派上用场。最多可录制 2000 多分钟的音频,音质自然不用指望,需要在手机收听更显鸡肋。我能想到的应用场景就是临时记点灵感。不过由于这个录音功能,米环 10 的存储空间大了不少,反倒是利好第三方小程序。
桌搭模式 —— 十代加入(八九代亦更新此功能)。真正的玩具功能来了,最便宜的小爱智能屏也就 250,比这 199 还要手环组合的桌搭配件好用得多。
说个小缺点:桌面小部件的谜之限制。左划界面锁定为负一屏,而且小部件里没有最常用的小爱,还有莫名其妙最多五个小部件 —— 米环 7 都能放 7 个,怎么过了三年反而少了俩。
再补充一个今天刚发现的问题:把默认表盘的数据显示从步数切换成心率后整个手环都会变卡,抬腕亮屏、上下滑动都至少多出半秒的延迟。
谜之限制
虽然名字已经改成全平台统一的澎湃 OS,但其实米环 10 搭载的仍然是从米环 8 开始的小米 Vela 系统 —— 在手环关于界面连点 10 次「软件版本」即可看到彩蛋界面。Vela 系统的可扩展性很强,能刷入各种第三方小程序,据说很多不能带智能手机的学生都用小程序看电子书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 BandTOTP,用手环作为 TOTP 验证码查看器,以前米环 7 的同名三方小程序 bug 一堆还要自己一个个写入配置,这回总算是装上能流畅使用的版本。
名为 HyperOS 的 xiaomi vela
BandTOTP
话说到此,各位也可以看出米环近几代的改动真的是挤牙膏,发布会上每次宣传的重点都是「时尚」,比如去年的陶瓷版、今年的多功能桌搭,以及永远在推陈出新的表带。只能说智能手表的通话、GPS 等功能不下放的话,手环这类产品的形态上限就摆在这。最后还有购买建议 ——换新没必要,买桌搭不如加钱上手表 。
另:顺便吐槽下小米官网的产品页链接格式,环 7 是 /shouhuan7nfc,环 8 是 /xiaomi-shouhuan-8-nfc,环 9 是 /prod/xiaomi-shouhuan-9-nfc,环 10 是 /prod/xiaomi-smart-band-10-nfc。真就一代一个格式,找参数图都不方便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