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我们游览一些历史遗址时,经常会看到一些石碑。这些石碑一般是用来纪念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,目的是让后人铭记。许多古代石碑至今仍然存在,大部分立在宫殿、寺庙或陵墓等地方。古人常通过刻石碑来歌颂某人或某个事件,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。
在研究历史时,考古学家会依靠各种证据,除了文献记载和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,石碑上的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之一。1963年,韩国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。洪水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灾难,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块数百年前的石碑。令韩国学者惊讶的是,这块石碑上刻着的竟然是汉字。
当学者们翻译出石碑上的七个字时,许多人感到愤慨,认为这块石碑是韩国的“耻辱碑”。一些韩国民众甚至想要销毁这块石碑,但被相关人员阻止,认为这块石碑应该保存下来,以警示后人永远不忘历史。那么,这块石碑上究竟写了什么,才会让人如此反感呢?
展开剩余67%石碑上刻的是“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”,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,保护这个前所未有的盛世。而所谓的“耻辱碑”,通常指的是在战争时期或被外敌压迫时,由敌国所立的碑。在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,就有一座名为“耻辱界碑”的景点。
这块“耻辱界碑”代表着中国百多年前的痛苦。当时,清朝政府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,俄罗斯在条约签订后立下了这块石碑,且这块碑的设计和制作费用由清朝承担。当俄罗斯立碑时,清朝没有派人到场,结果俄罗斯趁机将碑的位置推移了20公里,最终把它立在了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的特奇勒干山上。清朝政府一直拒绝承认这块碑作为界碑,导致了长达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域。
类似的“耻辱界碑”总共有五块,它们成为历史的伤痕,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的教训。而在韩国出土的这块石碑,也被视为“耻辱碑”,因为石碑上的七个字让韩国人极为愤怒。这七个字是“大清皇帝功德碑”。
这块石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7年,当时清朝的皇帝皇太极发动丙子之役征服了朝鲜,并要求朝鲜为其立碑纪功。两年后,也就是1639年,这块碑被立在今天韩国首尔特别市松坡区的三田渡,碑文用汉、满、蒙三种文字刻成。虽然韩国人称这块石碑为“三田渡碑”或“松坡碑”,但在中国看来,它就是一块“耻辱碑”。
2010年,韩国文化财厅决定将“大清皇帝功德碑”移到乐天世界大楼后面,松坡区的蚕室洞一带。原先石碑的座位上曾放置过一个铜板,描绘了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场景,但文化财委员会认为这个铜板没有文物价值,将其移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